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喻清和广州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半夏与附子配伍早有记载 ,顾树祥[1]报道 《备急千金方》之半夏汤、附子五积 散;《症治准绳》之小半夏汤;《张氐医通》之附子散等等,均见半夏、附子同用 。宋向荣[2]等整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 主治脾肾久虚、荣卫不足诸症之十四味建中汤;《类证活人书》中治疗阴毒伤寒、妇人血室沉寒痼冷的附子散;《三因司天方》中治疗肾虚挟湿、腹痛寒厥、纳呆中满、足痿便溏之附子山萸汤;《伤寒六书》中主治寒中三阴、阳气虚微的回阳救逆汤;《千金要方》中主治饮酒后及伤寒饮冷水过多所致五饮之大五饮丸;主治太阴伤寒、脾胃不和、积聚腹痛的附子五积散;《圣济总录》中主治咳喘痰满、胸膈不利等支饮之大半夏丸;《世医得效方》中主治痰涎壅盛之中风病的大省风汤;《奇效良方》中主治风痰入络之中风病的青州白丸子;《玉机微义》中主治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重订通俗伤寒论》中主治积虚哮喘的新加金水六君丸等,皆同伍附子、半夏,寓温阳益火、散浊逐饮之意也。
当代名医姜春华、朱良春、严德馨诸先生均郑重撰文驳斥半夏反附子之说 。另据陈馥馨[3]统计,在 《普济方》和 《全 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含 “十八反 ”组对共 411方 ,以半夏配附子数量最多,达 163方];李文林[4]等,以中医药在线 (www.Cintcm.tom)方剂数据库 中的 84 464首方剂 为检 索对 象,在 高级检索字段中,以药物组成= 半夏and 药物组成:(乌头 or 草乌 or 川乌 or 天雄)为检索式,共检索得到所有含有半夏~乌(附)药对的方剂 1048 首,可见其配伍运用的普遍性。
目前上市成药亦有,《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中药卷》 记载的三种药如双虎肿痛宁含有生川乌、生草乌、半夏等,骨增生镇痛膏含有生川乌、生草乌、半夏等药;参茸黑锡丸主要【成份】红参、鹿茸、黑锡、荜澄茄、胡芦巴、丁香、小茴香、益智仁、肉豆蔻(制霜)、橘红、半夏、附子、木香、赭石、补骨脂、肉桂、川楝子、阳起石、沉香、硫黄。其中后者为内服药。
实验研究,刘文龙[5]等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质谱技术,通过分析生、制川乌单煎及其与生、法半夏共煎液中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和转变途径,发现无论是生川乌还是制川乌,在其与生半夏共煎后的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都明显高于单煎液,而其与法半夏的共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则明显降低甚至检测不到。李玲[6]等研究了姜半夏与附子的配伍后发现,两者配伍对小鼠的毒性并未提高。其他研究也表明,炮制过的半夏与附子配伍,药物毒性更小 ,安全性更高[7]。
参考文献:
[1]、顾树祥,附子伍半夏的普遍性及临床疗效.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6):31-33
[2]、宋向荣,霍青, 反药之附子伍半夏分析.山东中医杂志 2019,38(4):377-379
[3]、陈馥馨,中药通报.中医理论增刊,1986.169
[4]李文林等,含十八反药对半夏与乌头类复方的组方配伍特点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201 0,1 7 (6):94-97
[5]刘文龙,宋凤瑞,刘志强,等 援 川乌与半夏配伍禁忌的化学研究.化学通报,2008,(6):435-438
[6 ]李玲,马瑜红,欧阳静萍 .附子配伍半夏对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3(5) : 5-7.
[7]黄超,张学顺,朱日然. 附子、半夏现代药学研究进展及配伍变化].中国药业,2012,21(4)19-21.

